【60年代北京學生在西烘焙食品機械藏】之二:惜別北京 集訓蘭州
編者按:20世紀60年代初,祖國大陸百廢待興。毗鄰西南邊陲的印度亦覬覦西藏,邊疆不穩。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北京東西兩個城區遴選瞭百名即將參加全國高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進藏。他們放棄瞭高考和繼續深造的人生機遇,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踏上瞭前往西藏的征程。他們決心,用愛國的熱血和專業的知識投身邊防,獻身西藏。
幾十年後,西藏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在那裡奮鬥、已離開多年的同學們對西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然魂牽夢繞。本文作者吳金城作為投身西藏事業的北京學子之一,他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講述當年親身經歷的故事。
圖為作者吳金城 攝影:許娜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同學們積極響應黨大型攪拌機的號召,幾經努力後,終於實現瞭參軍入伍、保傢衛國的願望。穿上嶄新的軍裝,我們這一百人於1962年7月10日在總參北京海運倉招待所集中,開始做著赴藏的各種準備工作。
當時,正在北京開會的原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將軍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見瞭同學們。他在歡迎大傢赴藏學習和工作的講話中鼓勵道: 同學們能響應祖國的號召,為保衛祖國的西南邊陲應召入伍,這充分說明瞭你們是有高度政治覺悟的。你們沒有辜負黨的教育和培養,面對國傢需要,表現出瞭很高的政治熱情。 他還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傢: 西藏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是十分艱苦的,同學們一定要樹立好長期建藏,邊疆為傢的思想,好好在艱苦環境中經受鍛煉和改造,在解放軍這座大熔爐中把自己造就成一名又紅又專的革命軍人。 張司令員的講話讓我們倍感親切,深受鼓舞。臨別之時,他還叮囑大傢要在進藏途中經受住鍛煉和考驗,並相約拉薩再見。
短短三天的準備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就到瞭出發的日子。7月13日,天氣陰沉,一大早就下起瞭毛毛細雨。北京車站的站臺上,到處是前來送行的同學和親人。看著列車上一個個稚嫩的面孔,親友們依依惜別的心情給車站上的送行場面平添瞭幾分沉重。大傢畢竟都是從未出過遠門、離開過傢的孩子呀!有些傢在外地的同學們,三天的準備都顧不上回傢,所以傢長們為瞭能親自送一送自己的孩子,甚至還帶著親手給孩子做的他們最愛吃的食物,風塵仆仆地趕到北京火車站。他們多想對即將遠離的孩子再說上幾句臨別的叮囑啊!
面對站臺上依依惜別的送行場面,同學們雖對未來的軍旅生涯充滿瞭希望和遐想,但一想到西行的列車就要載著大傢遠離首都北京,奔向那遙遠的西南邊陲,心中又不免生出一絲的惆悵。離別的時刻終於到瞭,列車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緩緩離開瞭站臺。看著漸漸遠去的親人和北京站,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紛紛探身窗外,頻頻揮舞雙手與親友們告別。再見瞭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們,再見瞭雄偉的長城、莊嚴的天安門廣場,我們這些從未離開過你們的孩子,將會用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掀開人生的新篇章。
圖為1962年7月在蘭州鐵橋,35中學的同學戰友合影 洪濤供圖
火車向西北日夜疾馳,7月15日到達蘭州後,大傢就被安排住進西藏軍區駐蘭州的辦事處,並開始瞭為期一個月的適應性訓練。這期間,我們主要是進行隊列訓練、軍事基礎知識教育和軍容風紀培養,間或也請一些首長和十八軍的老同志向我們介紹西藏情況,講解黨的少數民族政策和我黨我軍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故事。軍訓期間,我們每天吃的都是罐頭筒蒸米飯和白水煮西葫蘆,生活真是既艱苦又緊張。在訓練之餘,同學們還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諸如詩歌朗誦,演話報劇,打籃球,踢足球等。這段豐富多彩的軍訓生活讓軍營裡處處充滿瞭革命豪情和歡聲笑語。短短一個月的軍訓生活,使我們這些剛出校門的學生向革命軍人的轉變邁出瞭可喜的一步。
集訓結束後, 同學們於8月17日乘火車離開蘭州,兩天後到達食品機械台中柳園。在此僅稍作休整,大傢即坐上給西藏軍區運送大米的解放牌卡車,踏上逶迤千裡的青藏公路,就此開始瞭進藏征途上的卡車旅程 一段相互幫助,克服高寒缺氧,戰勝高原反應,令人終生難忘的艱難旅程。
莘莘學子,投身邊疆。他們開始的是怎麼樣一段人生旅途?請看【北京學生在西藏】系列之三(待續)。(中國西藏網 文/吳金城)
【北京學生在西藏】熱血男兒 投筆從戎
(責編: 胡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